WFU

2022年6月17日 星期五

腦袋無法思考,腦霧該怎麼辦?請先別急著掛號看醫生!

腦霧該怎麼辦?請先別急著掛號看醫生!
腦霧 Brain Fog


此部落格所有文章、內容為鄭淳予醫師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許可取得作者授權皆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或引用不得任意轉載


文 / 鄭淳予醫師

覺察自己腦袋轉不過來,可能有腦霧症狀時,請先不要掛號看醫生(真心),有許多可以調整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進而改善睡眠、情緒、發炎疼痛、腸胃道問題等等,都能幫助我們提升大腦的記憶專注力!我在「部落格文章」、「YouTube影片」、「腦霧著作」中提供了許多有科學實證的改善方法,都是不需要醫生和吃藥就能做到的,請先試著好好執行和練習至少三個月吧!🧡🙏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資源連結: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重要因子為失智和腦霧提供保護傘!改善腦袋轉不過來、無法思考!











此部落格所有文章、內容為鄭淳予醫師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許可取得作者授權皆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或引用不得任意轉載


文 / 鄭淳予醫師

好好關注和避免高風險因子,就能預防或延緩自己未來罹患失智症,讓風險至少降低四成!當然這些因子也對腦袋轉不過來、無法思考、健忘失神的腦霧預防十分重要!這裡我為大家整理科學實證,8項重要且有效的生活指引:​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痛到流眼淚鼻涕的叢發性頭痛!























因為失眠和頭痛來找我的病人很多,但35歲的業務李先生,讓我印象深刻,正值入春季節交替之時,我還記得那天早上突然變得炎熱,原本冷颼颼的天氣突然驟變。


吃止痛藥無效的叢發性頭痛


你能想像一個西裝筆挺的大男人,是痛不欲生,紅著眼,流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進到診間嗎?他滿身菸味,嗆的我必須把診間內的空氣清淨機轉強,才能和他好好說話,但我知道那是因為他痛到抓狂,原本已經是老菸槍的他,只好菸癮加倍,試圖想要去緩解自己的疼痛和焦慮。​
他說:「二週前開始總是半夜頭痛,儘管這幾天睡前,吞了一把藥房買的頭痛藥加感冒藥,還是準時在凌晨二三點的時候痛到驚醒過來。」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感覺腦袋混亂不清?腦霧的迷思和釋疑!5大QA一次解答【2022更新】


「腦霧」是描述一群綜合症狀的表現,並不是一個診斷。有許多疾病都會出現健忘失神、倦怠渙散的腦霧「症狀」,因此它是一種身體的警訊,重點是認識導致腦霧的原因,常見容易導致腦霧的疾病包括:​  🔸感染新冠肺炎之後:可能產生「新冠長期症狀」或「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的症狀表現之一。​ 🔸長期失眠:總是難以入睡,或是淺眠,包括整晚多夢或頻尿,或是天未亮就早醒睜眼的人。​ 🔸慢性疼痛:除了常見的頭痛,或是慢性關節炎、病毒感染後的神經痛,或是纖維肌痛症、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 🔸情緒問題:憂鬱、焦慮或恐慌的人。​ 🔸慢性頭暈或暈眩症。​ 🔸處於更年期或經前症候群的女性朋友。​ 🔸腸胃道疾病:消化吸收不良或蠕動異常的人,譬如腸躁症。​ 🔸癌症相關的化學治療之後。​ 🔸自體免疫疾病或慢性過敏。





此部落格所有文章、內容為鄭淳予醫師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許可取得作者授權皆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或引用不得任意轉載


文 / 鄭淳予醫師

自從「腦霧」Brain Fog 的困擾開始被全球關注,臨床上也有愈來愈多人抱怨自己:腦袋轉不過來、腦袋無法思考等,思緒遲鈍、身心倦怠之苦,便有許多新聞和媒體針對腦霧發表文章或影片,但某些標題和內容在沒有陳述清楚的狀況下,造成社會大眾許多誤解和恐慌,因此我針對幾項迷思,作一些解說,希望我們都能一起開始正確理解「腦霧」:​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覺得腦袋混亂?你腦霧了嗎 ? 腦霧測驗量表—檢測大腦迷霧指數!


此部落格所有文章、內容為鄭淳予醫師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許可取得作者授權皆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或引用不得任意轉載

文 / 鄭淳予醫師

健忘失神腦當機,你腦霧了嗎 ?


「大腦三原力」—好的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理解力,是我們腦神經系統健康運作下,自然會產生的三種扎實基本能力,能夠幫助我們進行感知、覺察、推理、判斷和決策,是我們想要平順生活和追求任何夢想的一切根本和基石。

腦霧現象(Brain Fog),Brain指的是我們的「腦」,Fog就是「濃霧」的意思,是「大腦三原力」產生失調、退化的症狀表現。時常感覺腦袋轉不過來、腦袋不清楚、一片混亂,甚至一思考就頭痛。

「腦霧」是描述一群綜合症狀的表現,並不是一個診斷,有許多疾病都會出現健忘失神、倦怠渙散的腦霧「症狀」,重點是認識導致腦霧的原因:包括感染新冠肺炎之後、長期失眠、慢性發炎、疼痛、憂鬱或焦慮,歷經更年期、腸胃道疾病、免疫疾病等的人,都有可能出現腦霧現象。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升級的護腦飲食概念—「飲食網絡」:你如何吃、如何調味,比吃什麼更重要!



此部落格所有文章、內容為鄭淳予醫師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許可取得作者授權皆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或引用不得任意轉載



文 / 鄭淳予醫師

我們都知道飲食會影響我們的大腦運作,然而只是多吃某種食物,例如銀杏、核桃,就能讓大腦變健康嗎?

接下來我分享的這三個腦科學研究,會讓你了解最新的護腦飲食概念,將食物從多吃某種品項這樣的「單點攝取」舊觀念,透過更周全的食物搭配、組合和調味,延伸成為更有效、堅實的網狀結構:全面性的護腦「飲食網絡」(food networks) 概念!


比起吃什麼,「HOW怎麼吃」更重要!


首先來看看2020年4月,發表於《Neurology》期刊的最新研究:「辨識失智症早期的飲食習慣模式」,這個研究發現其實除了特定食物,日常吃飯時,餐桌上的食物「組合」也是影響大腦健康的主因!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睡前吵架鬥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記得更牢!




文 / 鄭淳予醫師


失眠故事


你跟別人吵架時通常會怎麼做呢?「睡一覺就沒事了!」常是我們安慰自己、安撫別人的一句話,彷彿經過一夜的休息後,不開心的情緒就會煙消雲散,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那天和小時候的同學聚會,有位老同學這幾年總是帶著老婆一起甜蜜出席,那天卻見他形單影隻,一個人坐在角落不發一語,我上前一把拉他到門外,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睡前吵架鬥嘴惹的禍。

老同學說,最近因為和老婆工作都忙,時常很晚才回到家中,唯一能好好說話的時間,通常是洗完澡躺在床上,準備入睡的時候,但可能因為兩個人都很累了,常常話不投機,就開始言語交鋒、搞得氣氛凝重,他說:「我老婆吵架的時候,最喜歡冷戰,習慣悶不吭聲、轉頭怒睡!」他也只好時常帶著一股怨氣入睡。

但最近往往起床後也沒消氣,兩個人老是臭著臉吃早餐,甚至後來,連早餐都急急忙忙外帶出門,導致他一整天和老婆說不上一句話,也不知道多久了,就這樣兩人關係簡直降到冰點,十分困擾,不禁讓他心想,是不是就要這樣結束這段婚姻關係了。


「床頭吵、床尾和」是有道理的!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夜貓族,愈晚愈亢奮,延遲型睡眠症候群!




文 / 鄭淳予醫師


失眠故事


走進診間的是Rod 羅德,他是一位男大生,但不是宅男那種,是念藝術大學,玩藝術、做設計的那種,他好有仙氣,穿著打扮就是時尚文青的樣子,側背著一個沒裝什麼東西的托特包,但我好驚訝的是,還沒開口,他就先從扁扁的提袋裡拿出一張紙,上面居然記錄著他最近一個月的睡眠狀況和時間,男大生很少這麼用心地關注自己的睡眠。

Rod 說他總是能睡上十到十二小時,甚至早上八點沒有課的時候,可以睡到下午,但我仔細分析了他的睡眠紀錄,有個挺大的麻煩是,他上床的時間從來沒有早於凌晨三點,大學四年他都是這樣過,室友也是設計相關學系的,他們的生活作息似乎都是這種夜貓型態,所以互相也配合得還算融洽。

Rod 說:「我即將畢業了,最近開始到一些設計公司實習,再過幾個月也必須踏入職場,我必須恢復正常日夜節律,才能搭配客戶的時間,但自己努力調適了好幾個月,怎麼樣就是無法早點睡,每到夜深人靜就靈感泉湧,又捨不得放棄半夜創作的時間。」那一秒我真想和他擊掌握手,我也是一個貪戀夜間寧靜時刻的人,要不是為了保持身心跟大腦的健康平衡,我能理解身為夜貓子的樂趣啊!

 Rod 跟年輕的我一樣,也是「延遲型睡眠週期」的榮譽患者,我們喜歡晚睡,以晚睡的生活為樂,享受半夜工作、創作的生活作息,但都是這樣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總是需要融入社會協作,這時候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日夜作息,好好調整及適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了,但夜貓子的睡眠到底會造成什麼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調適自己呢?


生理時鐘到底在哪?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晚睡也是拖延症!睡前追劇,讓你戒不掉熬夜病!



文 / 鄭淳予醫師


失眠故事


小凡是三十幾歲的小資女,他高中畢業之後就一個人獨自北上工作,是個非常獨立的女生,他總是把自己打理得很好,每次來看診的時候,從他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一條一條整齊條列的日誌和紀錄看來,我能知道他很重視自己的時間規劃,但這也是他來找我看診最大的原因,他發現自己似乎愈來愈無法掌控夜間入睡的時間,他為了「睡眠拖延症」非常困擾。

作為幼稚園的老師,他每天早上固定必須在六點半起床,因為入睡延遲,他發現自己睡眠的時間愈來愈短,常常睡不到五小時,睡過頭或者是睡不飽的情況開始密集發生,然後因為白天實在忍不住嗜睡,而跑進廁所偷偷打瞌睡的窘境層出不窮。這讓原本非常注重時間規劃的他非常地困擾。

他說起初因為工作壓力大,每天結束園裡孩子的照顧工作、寫完工作日誌回到家,吃完晚餐已經八、九點,洗個澡之後,他最享受的時光,就是睡前能夠追一、兩集他喜歡看的影劇,以前喜歡在電視上追日劇、韓劇,最近開始有了很多手機 App 平台,像 Netflix 或是 Apple TV裡的原創影集,也都非常精采,劇情總是緊湊高張,讓他忍不住一集一集地看下去,所以往往九、十點躺在床上,只是預計追個半小時的劇,但時常當他真正關掉手機準備入睡的時候,都已經凌晨一、兩點了。

最近他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想要開始控制自己的入睡時間,但這時卻發現,現在躺在床上,無法像以前那樣地放鬆,會開始變得有些焦躁,而且一直想要拿起手機來刷,躺在床上努力克制自己不看手機,卻曾經一、兩個小時都睡不著,最後也是得起床開燈,爬起來看個幾集影劇才能讓他順利地入睡。所以他來找我,希望我能幫忙他解決目前這個晚睡的惡性循環。

你也是這樣嗎?一整天忙碌下來,只有睡前的放鬆時間是自己獨享 的,但卻因為追劇或者是手遊讓你停不下來,導致愈來愈晚睡,壓縮了 晚上睡眠的時間,到最後產生了入睡困難?


我知道睡覺很重要,但是最新一季上線了 

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ASMR 大人的睡前療癒故事:總是事與願違?許願也會有Bug!一起讀「許願」詩!一起許個睡好、睡滿的大心願!


大家是否曾默默地在心中許下新願望呢?你的願望實現的機會大嗎?你知道許願也是會有Bug的,今天我跟楚蓁要來破解錯誤許願法!聊聊「許願」這件事,聊我們的許願心法,也聊我們自己的願望!睡好的最重要條件其實是個哲學問題?「心安」最重要!「睡的跟豬一樣」是我們共同的大心願!


ASMR 大人的睡前療癒故事:你也感覺跟這世界格格不入嗎?一起讀「怪咖」詩!保有自己的獨特,擁有自己的小宇宙也沒有錯!


你覺得自己是怪咖嗎?常常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格格不入?但「差異」其實是值得被讚賞的,每個人的獨特性造就世界的美好,而我們要如何不在從眾的風氣中隨波逐流,卻設法找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方法?今天我、楚蓁和雅惠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怪咖的自我追尋之旅,我們是如何從害怕和自卑中,成為勇敢的「怪咖文化」歌頌者!

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ASMR 大人的睡前療癒故事:你多久沒有小鹿亂撞!一起讀「悸動」詩!聆聽心裡的咚咚鼓聲,我們一定要向現實妥協嗎?


是否還記得那個讓你心中小鹿亂撞、鼓聲咚咚的悸動感受?你是否也正為了生活汲汲營營,難道我們真的只能放棄夢想向人生妥協嗎?今天楚蓁要來聊聊她的擠乳溝之芭蕾舞夢,當我們聽到心中鼓聲時的那份悸動,我們又如何在悸動中,找到讓自己發光的能量?我今天也將揭露自己在成為醫師這條路上,是如何從矛盾掙扎中,找到自我價值的心路歷程!

ASMR 大人的睡前療癒故事:你感到孤單或寂寞嗎?!一起讀「孤獨」詩!我們一起找到面對和享受孤獨的一點力量!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阿桑的歌聲傳遞著孤單的畫面,而你又是在什麼時候,會感到被寂寞包圍了呢?今天我和楚蓁老師一起在詩歌的世界中,勇敢地跟自己對話,讓我們一起消除寂寞,並享受孤獨的感受!我們也將跟大家分享,在那個屬於我們的少女時代,沒有捷運系統,但我們利用穿梭市區的公車,花上兩個小時,只為了理解對方、陪伴對方的那段回憶!

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ASMR 大人的睡前療癒故事:媽媽們都需要一個柏金包?!一起讀「媽媽」詩!品嘗女人一路從新婚到面臨孩子離家的生命歷程和轉折!


今天和楚蓁,一起在詩歌中,訴說媽媽和女孩們的心事,尋求女人的療癒時刻!在成為媽媽、老婆、職場強者、女兒等等身份前,我們是否忘記,自己其實就只是個女孩?處在傳統跟前衛並存的矛盾社會氛圍中,我們要能持家又要是女強人?你也曾感到疲憊嗎?今天我們會分享自己與母親的氣味連結,我母親和外公的傳家菜餚,楚蓁母親的新鮮手做便當,都是本集音頻中的療癒故事!

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ASMR 大人的睡前療癒故事:借酒澆愁愁更愁,以詩代酒,讓我們讀「酒」詩給你聽,一起喝一杯吧!


大家在忙碌的日常中,都是用什麼樣的方法療癒自己呢?閱讀?旅行?與友人的把酒言歡?我請到王楚蓁老師,我們一起用讀詩歌的方式,一起在詩歌的世界中,尋找療癒的心靈良藥,也與大家分享我與楚蓁老師的療癒時刻!今天的詩都與「酒」有關,一起來讀詩聽詩!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不只是老化,失智的警訊除了失憶還有這些!





文 / 鄭淳予醫師


演講時大家總是很有興趣的主題,我們要怎麼早期發現身邊長輩或自己,可能有失智問題,除了記憶力退化,腦霧還有別的表現嗎?我整理如下分享給大家:

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失眠會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的罹病風險



文 / 鄭淳予醫師

你還在忍耐睡不好的問題嗎?2019年11月剛發表在《Neurology》的最新研究,發現本身有睡眠障礙的人,追蹤約10年之後,罹患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大大提高!在這個大型的追蹤研究中,我分享幾點值得大家關注: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睡眠的人造光干擾讓你更易肥胖!五年至少五公斤!




文 / 鄭淳予醫師


想要瘦卻瘦不下來的你,一定要關注這個新發現!2019年6月份最新研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發現:「晚上如果開著電視或電燈睡覺,女性朋友可能會更容易肥胖,而且未來5-6年內體重增加至少5公斤!

這個有關光線和肥胖的研究發表於 JAMA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追蹤研究,分享我認為值得關注的重點給大家: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夢到已故的親人怎麼辦?我是臨床的捕夢人




文 / 鄭淳予醫師


身為腦科醫生,在這執業的十幾年中,我曾傾聽過上千個夢,我就像臨床上的捕夢人,我幾乎每天都能在門診聆聽病人跟我分享夢,這是很私密的過程,很有趣也令我特別珍惜,除非最親密的好友或親人,你還會跟誰分享:在夢裡你動手殺了他!在夢裡,你回到小時候和那個思念已久的親人,一起在舊家度過了好美的下午;在夢裡,你一直遇見那個已經逝去好久的人;夢裡,你一直逃、一直躲避那些追殺你的人或禽獸!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小心「吃」!真的能救你的大腦





文 / 鄭淳予醫師


我在數年前開始錄製預防失智的影片,陸續撰寫過許多補腦飲食的文章,有些人問我:「吃」真的可以改變大腦功能嗎?甚至害怕「健康飲食」只是一個假議題,會不會忌口一輩子只是換來一場空?

2019年3月最新發表在《Neurology》期刊的研究出爐:追蹤了30年,發現從25歲左右開始就吃得正確的人,未來大腦認知心智功能的表現明顯比較優異!我們一起來了解,研究內容中認為真正有效的補腦飲食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