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代謝症候群增加巴金森和失智風險!「5項大腦代謝健康檢核表」一起逆轉大腦退化!


你的腰圍決定大腦健康!最新研究:「巴金森」增4成、「年輕失智」增2成!

我整理了「5項大腦代謝健康檢核表」一起逆轉大腦退化!

覺得肚子大、血壓偏高只是「中年發福」小問題?

先別掉以輕心!

最新研究證實:這些代謝問題都跟大腦退化息息相關!


▋代謝症候群會傷腦


❶ 2025年8月發表在權威期刊《神經學》(Neurology) 的大型研究,追蹤 UK Biobank 超過 46 萬人長達 15 年,發現:

➤ 大腦退化風險顯著增加: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比健康人高出 ​ 39%!

➤ 基因加乘效應:如果本身帶有巴金森氏症的「遺傳」風險,又同時有代謝症候群,風險更是上升至 2.58 倍!

➤ 證據可信度高:研究團隊還結合了另外8項研究進行「統合分析」,再次證實了顯著關聯性

❷ 2025年4月同樣發表在《Neurology》的研究也發現:

➤ 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年輕型失智症風險高出2成

「女生」有代謝症候群,失智風險增加幅度約為男性的兩倍!


▋代謝風險疊加效應


→ 每多一項代謝症候群成分,巴金森風險就疊加,多一項多14%!

→ 失智風險也疊加,最多共增加至70%!

➤ 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符合下列五項中的三項或以上):

▸高血壓(Hypertension)

▸血糖高(High blood sugar)

▸三酸甘油脂過高(High triglycerides)

▸好的膽固醇過低(Low HDL cholesterol)

▸腹部肥胖(Abdominal obesity)


➤ 台灣現況:成人約每4人就有1人有代謝症候群!


▋巴金森氏症與失智一樣嗎?


​不一樣!二者都是「神經大腦退化性疾病」,但其實是兩種不同問題:

➤ 巴金森氏症:以「運動障礙」為主,手抖、動作遲緩僵硬、走路小碎步、駝背不穩,早期思路清晰,常伴隨睡眠與情緒問題、便祕等。

➤ 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主要是「#認知與記憶障礙」,記憶力、語言溝通能力和判斷力會逐漸退化 。

巴金森氏症,為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


▋高風險族群請特別注意!


如果你有以下情況,更要積極預防:

① 家族有失智、巴金森氏症病史

② 步入中壯年、40歲以上

③ 久坐辦公室,無規律運動

④ 有代謝問題,血壓、血糖、血脂問題未治療


⑤ 出現早期警訊:便秘、嗅覺減退、睡眠障礙、情緒起伏


▋5項大腦代謝健康檢核表


這也是可以立即行動的實用清單,從今天開始為大腦健康打底:

① 規律運動維持健康腰圍:每天20分鐘運動,不只改善代謝,還能延緩大腦退化,改善步態、平衡和情緒。

→ 快走、慢跑、騎單車都很好!有氧和核心運動並進更棒!

→ 聚焦「腰圍」與「體脂」而非只看體重,維持「健康腰圍」(男<90cm,女<80cm)是關鍵 。

② 開始吃MIND麥得飲食:這是能保護大腦神經的飲食法,核心在於抗氧化、抗發炎 ! ​

→ 多吃:深綠色蔬菜、莓果、堅果、豆類、全穀類 。

→ 少吃:紅肉、加工食品、油炸物和甜點 。

→ 減少高油、高糖、高鹽食物、戒菸、節酒。

▼ 詳細吃法看我整理的【大腦退化預防MIND飲食法】

③ 定期量測三高指數:在家定期量「血壓」,並安排健康檢查來追蹤「血糖」與「血脂肪」。

→ 發現問題就勇敢面對,及早治療與控制,效果通常都不錯。

④ 優質睡眠與適度紓壓:睡個好覺能幫助大腦清除廢物,建議每晚睡足7–9小時。

→ 練習正念呼吸、冥想、瑜伽等,來紓解壓力。

⑤ 保持大腦活躍與社交連結:持續閱讀、學習新技能,並維持與親友互動,提升大腦的「認知儲備力」。


▋立即可做的幾件事:


✔️ 拿出皮尺量腰圍

✔️ 戒掉手中的含糖飲料

✔️ 晚餐後出門散步30分鐘

✔️ 預約下一次的健康檢查

✔️ 下一餐多點蔬菜、莓果

✔️ 今晚提醒自己早點睡


▋基因無法改變,但生活習慣可以!


即使有巴金森氏症或失智的家族史或遺傳基因,

透過控制代謝症候群,仍然可以降低發病風險,

守護新陳代謝,就是守護我們的大腦健康!





©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