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淳予醫師
最新研究發現:在月亮隱沒的「新月」之前1-2天(近農曆月底),偏頭痛發作風險高出34%!
這不是腦玄學,是權威期刊認證的腦科學!
偏頭痛總是說來就來,讓你措手不及?
🌕科學家發現:「月亮週期」可能是預測的時間線索!
你的頭痛跟月亮週期相關嗎?
忍痛和狂吃止痛藥的時代已經過去,
我整理了「五大頭痛日常預防策略」,
一起邁向無痛生活!
▋偏頭痛與月亮週期息息相關
2025年8月28日發表在《Headache》期刊,美國賓州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
➤ 新月前頭痛風險增三成:偏頭痛的發作高峰期,集中在「新月」來臨前的 1 至 2 天。
→ 這段時間,相當於「農曆月底」,從地球上幾乎看不見月亮,偏頭痛的發作可能性也隨之升高,其發作勝算比起「滿月」時顯著高出34%,是後者的1.34倍。
➤ 頭痛風險隨月相波動:偏頭痛發作的風險隨「月相變化」,呈現如潮汐般週期性的高低起伏。
🌑🌒🌓🌔🌕🌖🌗🌘
→ 🌕 風險低谷:在「滿月」(農曆十五、十六)前後,頭痛風險降至最低。
→ 🌗 風險攀升:隨著月光由盈轉虧,頭痛風險逐步升高。
→ 🌑 風險頂峰:最終在「新月」之前1-2天(近農曆月底)達到最高點。
▋月亮如何遙控我們的大腦
雖然目前尚無定論,但科學家提出了三個假設性的推論:
❶ 褪黑激素的調控:褪黑激素(Melatonin)是調節睡眠的「黑暗荷爾蒙」,同時也有「#減緩疼痛」的作用,月球引力、月光強弱或氣壓的波動,可能透過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調節大腦對頭痛的敏感度。
❷ 人體內建的月亮節律時鐘:除了我們熟知的「日夜節律」(約24小時),科學家推測,人體可能也內建了一個「月亮週期生理節律」(約29.5天)。
→ 這種「月亮節律」在海洋生物中非常普遍,例如珊瑚和魚類的繁殖週期就與月亮同步。偏頭痛的週期性發作,可能也受到這種潛藏節律影響。
❸ 偏頭痛基因因素:CSNK1D 基因,不僅與「生理時鐘調控」有關,也與某些「家族性偏頭痛」的遺傳相關。在某些海洋生物中,CSNK1D 基因也參與調節對潮汐或月相的反應。
→ 因此科學家推測,若人體存在此基因特定變異,可能使部分人對月亮週期的影響更敏感。
▋如何應用「新月」預防頭痛
對熟悉「農曆」的我們來說,可以更直觀地理解:
→ 頭痛的發作高峰期:約落在「農曆月底」、接近「下個月初一」的那幾天。
→ 2025下半年新月,國曆日期:8/23、9/22、10/21、11/20、12/20
▸ 觀察紀錄:不妨將上述新月日期標記在行事曆上,對照自己的頭痛日記,觀察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 提前預防:若發現高度相關,建議在新月來臨前的 2–3 天,就開始加強頭痛預防的生活及飲食管理。
具體方法我詳細整理在下文!
▋五大頭痛日常預防策略
接近新月和生理期前,更要記得以下五件事:
① 建立自己的頭痛日記:把「新月日子」先標註起來,每次頭痛在日曆上做記號,2-3 個月後回看是否在新月前更密集。若是女生也可以把「生理經期」標上,通常頭痛風險也會增加。
→ 找出疊加誘因:進一步對照生活,是否晚睡、飲酒、攝取過多咖啡因、接觸強光或面臨高壓工作,找出會讓情況雪上加霜的「疊加誘因」。
② 充足睡眠規律作息:「睡眠不足」很容易觸發頭痛,每天在同一時間睡覺和起床,週末也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有助於鞏固日夜節律,為減痛提供穩定基礎 。
→ 接近新月和生理期前,更要睡飽睡滿!
③ 避免頭痛飲食地雷:「血糖波動」與「脫水」都會增加頭痛風險。定時定量用餐,避免隔餐不吃或突然暴食。全天候補充水分,避免含糖飲料 。
→ 識別個人地雷:酒精、起司、巧克力、柑橘類水果、味精、加工肉品(如香腸、培根)等,都可能在部分人身上誘發頭痛。
④ 有效管理壓力:「壓力」是偏頭痛最常見的誘因之一,規律的有氧運動、正念呼吸或瑜珈都能預防頭痛。接近新月和生理期前,記得簡化生活和工作,讓自己好好休息和放鬆。
⑤ 與你的頭痛醫生分享:帶著你的「頭痛日記」與新月/經期記錄,看診時,就能幫助我們決定是否要在某些時期幫助你「強化預防」。
→ 有許多不同於止痛藥的「頭痛預防性用藥」,如新型的「CGRP抑制劑治療」都能實踐「頭痛預防治療」。
▋頭痛不用忍耐
我常勸病人:不要等到「火燒厝」才緊張,小火就要趕快滅,
沒錯!頭痛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的,
雖然我們無法躲開月亮和賀爾蒙變化,
但透過觀察紀錄、吃好睡好、預防治療,
還是可以主導和掌握疼痛的發生,
只能被動忍痛、依賴過多止痛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一起練習邁向無痛生活吧!
*小提醒:這是一個關聯性的發現,並不代表月亮就是造成偏頭痛的直接原因,其背後的生理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探索。
#Migraine
#Headache
#NewMoon
#LunarCycle
#Chronobiology
#MigraineAwareness
#BrainHealth
#Neuroscience
©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