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淳予醫師
【你可能不知道的12個失智風險】 失智症可以主動預防!以下我整理了12個常被忽略、卻可能影響大腦的失智危險因子,還有相對應的實用預防策略。
4成5的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科學實證生活中有些小細節,正默默影響著大腦健康,一起開始關注和著手預防:
▋12個需要留意的失智風險因子
❶ 嚴重帶狀皰疹感染:「皮蛇」感染,尤其是侵犯眼部或中樞神經系統,可能透過神經發炎等機制增加失智風險。
→ 研究顯示,及時的「抗病毒治療」及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有助於降低風險 。
❷ 慢性牙周病:「口腔細菌引發的慢性發炎」是與失智症關聯的主要機制 。積極預防與治療牙周病,是保護大腦的重要一環。
❸ 偏頭痛:特別是「慢性長期」偏頭痛或伴隨視覺預兆(如閃光、黑影)的「預兆型偏頭痛」,被研究證實與失智症風險增加有關。
→ 平時不要慣性忍痛,需要時尋求專業神經科醫師協助。
❹ 長期生活於車流密集或工業等空污地段:長期暴露於細懸浮微粒(PM 2.5)和二氧化氮,會引發腦部發炎與氧化壓力。
→ 尖峰時間不開窗、通勤配戴口罩、使用空氣清淨機,「改善生活空氣品質」是重要的預防策略。
❺ 長期憂鬱或慢性高壓:以正念練習、規律作息、良好睡眠和運動調節心理健康,是保護大腦的重要方法。在需要時積極尋求醫療協助。
❻ 孤單宅在家缺乏人際互動:維持社交生活,如參與社群、與親友保持聯繫,能提供重要的認知刺激,有助於建立「認知儲備」以抵抗大腦退化。
❼ 長期失眠睡不好:睡眠有助於大腦清除廢物(如失智相關的β類澱粉蛋白),睡眠品質不佳會妨礙此過程。「重視和改善睡眠」是保護大腦的潛在策略。
❽ 吸菸與過量飲酒(超過每週約2瓶葡萄酒):均會對腦血管及腦細胞造成直接傷害。戒菸及不過量飲酒是重要預防措施 。
❾ 重聽或老花眼和白內障沒有矯正:未矯正的感官障礙會減少認知刺激,並可能導致社交孤立,如果發現自己或長輩出現聽力、視力下降,儘早積極處理。
→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能聽見、願意聽」、「能看見、看得清」。
❿ 三高不吃藥又不愛運動: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壞膽固醇過高、肥胖,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藥物治療來積極管理,是預防失智的核心策略。
⓫ 頭部外傷:尤其是嚴重腦震盪或反覆頭部撞擊。日常生活中務必保護頭部安全,預防意外傷害。
⓬ 教育程度較低:年輕世代應儘量完成基礎教育,成人則可透過「終身學習」來彌補早年教育的不足。
→ 不論年齡,大腦都喜歡學習新事物,「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是在為大腦提高靈活度和抗老。
▋失智症可以主動預防
以上整理的預防策略存在著「協同效應」,例如規律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改善血壓、穩定血糖,還能緩解憂鬱情緒、改善睡眠 。
只要專注養成核心的健康習慣,就能產生一連串正面連鎖反應,產生「複利」般的好處,全面提升大腦的防禦力。
科學統計,約45%的失智風險,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與醫療介入有效預防的,
保護身心,就是保護大腦,越早開始,越好。
**以上內容主要根據最新版《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4 report of the Lancet standing Commission》以及其他失智症風險研究文獻彙整而成。
**醫學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關於失智症預防介入與照護的委員會報告,最新版本在2024年7月發布。這份2024年的報告是繼2017年及2020年報告後的最新更新,彙集了全球專家的研究成果,提供預防及處置失智症的實證建議。
#DementiaPrevention
#BrainHealth
#HealthyAging
#PreventDementia
#CognitiveHealth
#Neuroscience
#BrainCare
#AlzheimersDisease
©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