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網拍安眠藥事件反思,我吃的藥難道是「毒」嗎?






【是藥還是毒?】網拍安眠藥事件讓大家擔心,我吃的「藥」難道是「毒」嗎?

先說結論:當然不是!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藥品本身,而在於取得藥品的「程序」和「使用」是否正當。

合法使用「管制藥品」,不等於用毒。

我整理了「5個正確安全的用藥觀念」,對於正在治療的朋友,只要按照這些技巧,即可安心服藥!


▋藥品與毒品的根本區別


➤ 首先必須建立核心觀念:同一種「物質」,根據「使用情境」不同,定義就不同。

➤ 好比同一把「手術刀」:

→ 在外科醫師手中,它是救死扶傷的工具;

→ 在歹徒手中,它就成了傷人的武器。

➤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許多安眠藥、抗焦慮藥、止痛藥等等:

→ 「毒」:當一個人未經醫師診斷,從非法管道(如網路、藥頭)取得這些藥物時,它在法律上的身分就是「毒品」。

→ 「藥」:當一位領有執照的醫師,在進行專業診斷後,判斷病人病情需要,開立處方箋,因應症狀調藥及追蹤,它在法律上的身分則是「管制藥品」。


▋一體兩面的關係


➤ 根據法規,特定成分,管制藥品與毒品實際上是「同一物質」的「不同用途」:

→ 管制藥品:依《管制藥品管理條例》管理,限供醫藥及科學上需用。

→ 毒品: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管制,禁止非法製造、運輸、販賣、持有、施用。

➤ 關鍵區別在於使用目的和方式:

→ 合法醫療使用 = 管制藥品

→ 非法濫用或取得 = 毒品

➤ 「藥品」與「毒品」的關鍵區別取決於「合法醫療程序」:

→ 情境決定本質:一種物質的身分,是由醫師的處方箋與合法的醫療流程所界定。

→ 在合法醫療體系內,它是受保護的「管制藥品」;體系之外,則是受嚴懲的「毒品」。


▋管制藥品的醫療必要性


➤ 合法醫療用途,管制藥品在醫療上扮演重要角色:

▪︎ ​ 失眠治療:幫助病人改善睡眠品質

▪︎ ​ 焦慮症治療:緩解焦慮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 ​ 手術麻醉:提供安全的麻醉效果

▪︎ ​ 止痛:減輕慢性疼痛、神經痛、癌末病患的痛苦

➤ 醫師處方的專業考量,開立管制藥品時會考慮:

▪︎ ​ 病人的實際病情需要

▪︎ ​ 藥物的適應症和劑量

▪︎ ​ 治療效果與副作用平衡

▪︎ ​ 避免濫用和依賴的風險


▋常見迷思與正確觀念


➤ 迷思一:「服用安眠藥就是在吸毒」

→ 正確觀念:依醫師處方合法使用安眠藥是正當醫療行為,絕對不是吸毒。

➤ 迷思二:「管制藥品是毒品」

→ 正確觀念:管制藥品與毒品為一體兩面,合法使用為管制藥品,非法使用或取得才是毒品。

➤ 迷思三:「吃了管制藥品會上癮」

→ 正確觀念:在醫師的專業指導下,依循處方規律用藥、並在醫師監督下進行調整或停藥,就能將風險有效控管,無需為此恐慌而拒絕必要的治療。


▋5個正確安全的用藥觀念


對於需要使用管制藥品的朋友,只要按照以下技巧,即可安心服藥:

① 遵從醫囑:按照醫師指示的劑量和時間服藥,不自行增減。若療效不佳或副作用明顯,及時回診諮詢,不要擅自調整。

② 定期回診:長期用藥者應定期讓醫師評估治療成效與身體狀況,醫師可能會視情況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

③ 妥善保管:將管制藥品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其他人(尤其是兒童或有成癮史者)取得。不要將自己的處方藥隨意分享給他人使用。

④ 正確調藥:若需停藥或換藥,遵照醫師計劃逐步減藥,不要自己決定驟然調整。

⑤ 法律意識:了解相關法規,珍惜自己的用藥資格。不要在網路購買來路不明的管制藥品,也不要把處方藥拿去販售或交換。


▋合法使用管制藥品不是毒


記住:「合法使用」是治療,「非法濫用及取得」才是毒。

「藥物」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使用」或「取得」方式。

讓我們理性看待「毒」與「藥」的差異,消除偏見、安心治病,身心健康自在!




#MedicineNotPoison
#ControlledDrugs
#SafeMedication
#ResponsibleUse
#HealthEducation
#DrugAwareness
#PatientSafety


© CC BY-NC-ND 4.0